伊以刚熄火,伊朗防长火速抵华,气氛不是一般的紧张
还没等世界喘口气,那边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导弹烟尘刚刚散下,这边伊朗防长纳西尔扎德人已经现身青岛,参加上合防长会。明面上他正襟危坐,是谈地区安全,可大家都明白,这一脚跨两千多公里绝不是只为了象征性的握手寒暄。
此刻的青岛,微风里弥漫着饭香气,可屋檐下谈的是寒彻骨的现实。谁都清楚,这一场“停火”是欠债式喘息,局势面临随时反转的悬念。
伊朗这次付出的代价不轻,军队高层和核专家接连出事,关键设施还没从废墟里爬出,以色列那头也身心俱疲,战线拉得太长,内部都快捏不住了。
美国那边呢,嘴上威胁伊朗别动核设施,心里还牵挂着国内选票。三方各有算盘,就没人敢真的放下刀扔了盾。这气氛,怎么看都是“下盘缓棋”,等一时局势稳定了,再来新一轮轮回。纳西尔扎德这时候现身中国,分明是在给自己加把筹码。
伊朗的算盘,算盘珠子全点在中国身上了
别看表面好像只是开个会,门道全在细节里。伊朗过去这些年一路被美国和以色列压制,制裁列车没停过。可中国这几年话语权节节攀升,牵头的上合、金砖这些多边平台全都开始咬得动国际议题。伊朗来这,不光是当个议员,像是知难而上,想要借着中国家的东风,一把掀翻西方的小桌板。
其实伊朗想干嘛?一眼就看透
一是要刷存在感。以前是被制裁的“弱者”,现在跻身上合,洗脱“被打压”的标签,把自己往“地区安全维护者”这个新人设上靠;
二是找正当性。伊朗和以色列的争端,远不止谁先动的手,每每一打,国际舆论就要发难。可只要拉着上合、金砖的多边机制垫背,就能在舆论场里压制以色列一头;
三是撑腰找安全感。要说对抗以色列,美国是最大的后台老板。伊朗深知单打独斗悬得很,总想和中俄的集体安全网抱得更紧点。这波操作,连以色列媒体都直言“该内塔尼亚胡睡不着了”,美国也暗自捏拳,没想到自己的“孤立伊朗”策略被破解了。
军火清单里有没有歼10?伊朗心思藏满了小九九
光谈政策和战略还不解渴,伊朗的“小账本”里压根没落下一项:武器。西方禁运的大枷锁还没完全松开,中伊还在走技术合作这一条擦边球的路线。
‘前些年,伊朗的军官摸过中国的歼10,可是一直没下决心“剁手”采购。不过这几年眼看着印巴空战、各国战机动态不停,风声鹤唳之中,伊朗对歼10的兴趣只会有增无减。
硬件够不够强?那就看技术转移和联合军演能不能玩出新花样。对伊朗这类长期被盯上的国家来说,每升级一分战力,背后都是活生生的安全感。中国这里不是说批量卖武器,手把手带一带、技术点拨点拨,足够让伊朗底气鼓起来。伊朗想要跟F35掰掰手腕,只有歼10这种“性价比之王”才有点希望。
石油、贸易、去美元,个个都是“求稳”大事
绕不开的就是经济底气。哪怕军力有了,伊朗最担心的还是油路断了、钱袋瘪了。正赶上中美油气贸易风起云涌,伊朗也急着搞定一个最稳当的大客户。特朗普那边趁着舆论热度,还试探性地表示“中国可以买美国油”,读得出来这是给伊朗“背后冷箭”。
可伊朗更琢磨的是,怎么让和中国的生意不被“美元霸权”拦路,推“去美元”战略,谁都想起个早,赶个晚集还真吃亏。
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,伊朗现在就像抱着一大罐好油桶,可封条是别人贴的,国际市场就两个路口,一个高悬美元大旗,一个贴着中国制造的小广告,道路何在?伊朗防长这趟青岛之行,明摆着要跟中国谈判,谈供应链更谈金融命脉。
美俄都靠不住?伊朗押宝中国,指望一个“全能选手”
美俄这两个大佬,伊朗谁都不敢蹬鼻子上脸。美国是死敌,俄国也有自顾不暇的时刻,能否全程兜底,伊朗自己心里明白。回头看中国,一则有安理会否决权,二则经济实力过硬,全产业链横着走,最主要讲求战略定力。对伊朗来说,中国这个“全能选手”才是自己的理想盟友。
纳西尔扎德这次参会,当然远不止是走个过场,分明是来下“战略投名状”的。谁掌握话语权,谁控制舆论和金融通道,谁就有机会改变规则。
伊朗人在国际事务里摸爬滚打多年,这回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了中国身上。此举也不仅是帮自己规避短期危机,是在为重建和长远利益布局。只要撑住了,后再跟以色列、西方对线,也不是没机会翻台。
炒股配资学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