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施婕)前不久,一段“广州多名居民身穿白衣,凌晨4时许在道路上行走”的监控在网络流传。官方后续证实,这是一场集体“辟谷”活动,参与者多为老人。
凌晨4时许,多名身穿白衣的居民在道路上行走。潇湘晨报视频截图
辟谷源于道家养生体系,意为“避开五谷”,即通过服气(道教术语,指吞服自然精华之气)、调节呼吸等方式,在一段时间内停止进食,追求身心净化。其记载可追溯至《庄子·逍遥游》“……不食五谷,吸风饮露”。这一古籍中的养生法则,现已成为部分现代人的养生选择。
医学上,辟谷指限制或完全停止摄入谷物及固体食物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金晖指出,辟谷的本质是“短时禁食或极低热量摄入”,对身体的影响利弊并存。
其潜在益处主要包括:代谢调节,短期或可减轻胃肠负担,辅助改善消化功能及、血压;减轻体重,极低热量摄入可快速消耗糖原与水分,导致初期体重下降;提升状态,少数实践者称情绪更稳定、思维更清晰。
与此同时,辟谷带来的风险也非常明确。首先,辟谷过程中,由于长时间缺乏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,肌肉组织容易流失,特别是老年人可能导致肌肉无力、体力下降,甚至影响正常生活。其次会导致营养失衡,蛋白质、维生素(如B12、D)及矿物质(铁、钙)摄入量减少,引发贫血、脱发、骨质疏松等问题。长期不吃东西,还会影响胃肠道消化功能,容易诱发胃溃疡、胃炎等胃肠道疾病。长期辟谷还可能导致神经性厌食,从而引起更为严重的身心问题。金晖特别强调,辟谷存在特殊人群禁忌,孕妇、儿童、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(如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)因营养需求高或代谢代偿能力弱,辟谷可能加剧病情,甚至危及生命。
近年来,因不当辟谷引发的健康损害事件频发。据报道,2016年7月,山东日照费某参加辟谷后死亡,判决书显示,辟谷疗法尚未经国家正式准许,该疗法直接导致费某死亡。同年,一名男性糖尿病患者在辟谷7天后,因血糖剧烈波动诱发严重足部坏疽,最终被迫接受截趾手术。
金晖建议,正确辟谷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步骤,具体包括:体检评估,辟谷前检查血常规、血压、血糖及肝肾功能等;慢性病患者、体弱者需医生全程监督。渐进减食,正式辟谷前1~2周逐步减少主食与肉类,增加蔬果粗粮摄入以适应饮食变化。严控时长,由于每个人身体耐受程度不同,对辟谷时长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,总的来说,辟谷时长应越短越好。即使是短期辟谷,也要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、电解质和水分。实时监测,饥饿、乏力等轻微反应属正常,若出现心慌、气短、冷汗或意识模糊,须立即停止并就医。
炒股配资学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