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铁原,这座藏身朝鲜半岛中部的小城,一下子成了志愿军和美军硬杠13天的焦点阵地。
美军铁了心要把志愿军全歼,63军却死死扛住,只靠俩师硬生生死磕到底。到结尾,正是一个连拼死一搏的壮烈牺牲,终于让李奇微下定决心撤兵,这中间到底有啥曲折内幕?
战略要地铁原的生死抉择
1951年5月下旬,朝鲜半岛上的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。
彭德怀刚带领部队结束了第五次战役的前半程,进攻势头很猛,曾一度把美军逼到汉城附近。
眼看着5月21日,一纸电令传来,所有部队必须停止进攻,转为撤退防守。这可不是怕了谁,实打实是要为后面的反攻预留更多主动空间。
这时,李奇微也察觉到了这个机会。
李奇微眼尖地发现志愿军兵力调整会暴露出空档,立马命令全线反攻,指向很清楚,就是突破志愿军的防线,往纵深狠狠推进,争取一口气把主力给端了。
关键全压在一个地方:铁原。
原先大家都没怎么听说过这个地方,等打完仗,美军一提起来心头都哆嗦。铁原不挨海,也不在啥大城市边上,愣是把朝鲜半岛的要道给死死卡住了。
铁原东边连着涟川,西边贴着临津江,往南能威胁汉城,往北直通平壤,是咱志愿军大后方补给必经的交通枢纽。数不清的物资运输线和撤退通道都得穿过这里,要是让李奇微占了,那就等于把咱志愿军的后门敞开了。
彭德怀心里明白得很,5月27号,他选了支最能打的部队——第63军,命令他们守住铁原。
这支队伍以前打过平津那场仗,还跨江作战过,可这回碰上的,是4个美军师一块儿冲上来。而且彭德怀下命令的时候,一点退让的余地都没留,干脆利落地就一句:“死守铁原”。
5月28日下午5点,彭德怀又下达了具体的安排,要求63军的主力和65军194师,在古南山到临津江这段25公里宽、20公里纵深的地带,搭建坚固防线,想办法把美军的攻势拦住,给其他志愿军部队和受伤的战友们多腾点转移的时间。
这次是一次为了堵住敌人的攻势而进行的战略牺牲,实际上也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生死较量。
傅崇碧接到电报,立马下令作战处:阵地必须死守,美军冲上来就一个都别想回去。
李奇微的“全歼”计划与63军的困境
美军这回反扑,火力更猛,动作更准,下手也更狠。
李奇微整了个新招,叫“橄榄球推进战术”。说白了,就是不玩那种跳着包抄的老路,把兵力全都铺在一条线上,火力一块砸上去,一点点把阵地往前推。
瞄准的可不是单单把阵地抢下来,关键还得把敌人的主力都解决掉。
这套打法的基础假设是,志愿军打到第7天就扛不住了,要是再继续坚持,就得溃不成军了。
他索性把节奏定在一周为一个节点,叫这个做“礼拜攻势”。
对于铁原,他使出了最强的拳头。
调来4个师将近4.7万人马,带着1300门大炮、400辆坦克,空军还全程助阵。
63军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,成军时间较早,战争经验算是丰富,部队作风硬朗,战斗力不俗。
人数就2.4万,算上194师也就这么多。火炮加起来才240门,一辆坦克都见不着,一架飞机都没有,粮食子弹用得差不多了,许多士兵已经连轴转奋战了三十来天,累得筋疲力尽。
傅崇碧清楚自己没有实力和敌军正面对抗,因此转变了思路,他下令采取“纵深梯次、要点死守”的防守策略。
他的安排是这样的:
这些部署,正面距离不过25公里,傅崇碧采取了品字形的布局,把每一个山头都当成了钉子,连沟壑里也都埋下了雷。
5月31号晚上,美军赶到进攻的前沿阵地,炮火早就把夜空给搅得沸腾了。
6月1日一大早,铁原阻击战拉开了序幕。
头一批攻势直奔189师去了。
在傅崇碧的指挥下,这支队伍弄出了个相当有新意的“天女散花”打法,说白了,就是把师里的兵分成200多支小队,分头占领两百多个山头和高地,整出来个“满天钉子阵”。
这一招并不是要正面刚,就是想让对方慢慢磨,耗掉他们的时间,把敌人的节奏给搅和乱了。
当天,美军一下子拉来了二十多架飞机,密集投下上千发炮弹,把每个阵地都轰得翻天覆地。
可他们没料到,每拿下一个小阵地,就像拔掉一颗牙一样,疼得厉害。
第24师的少校罗伯特,战后在报告里提到:“就跟掉进了泥潭一样,陆地都沦为泥塘,每往前挪一步都得浑身是血。”
63军这边人手不多,子弹啥的也紧缺,就是没人说往后撤。美军打个山头常常得磨蹭上一天,好不容易拿下来,晚上又被咱们反冲收回去了。
这仗就是靠命硬往上拼的。
6月3日中午,189师已经彻底分崩离析,师部指示把阵地交给188师接手。
这时候,美军的攻势已经逼近到高台山旁边,要是这块高地失守,铁原就彻底暴露了。
6月4日大清早,188师第563团接过防线,发起了一场生死鏖战,对面迎来的,是号称“王牌部队”的美军第一骑兵师。
563团已无退路,连阵地都顾不上修,8连直接把炸药拉进山洞,换成抗反战法,跟美军在山头死磕白刃拼杀。
6月5日,美军三路夹击,用重火力猛打,仅第8连守的那块高地,光这一天炮弹就呼啸着扔了八百多发。
阵地上的士兵接连被炮火震飞,血迹洒满了山岩。郭恩志连长领着手下不到五十个兄弟,死死守着阵地,硬是没让敌人推进一步。
说到东侧侧翼,这会儿第1连第2排副排长李炳群带着8个兵,眼看退路全断,硬是一起跳下悬崖,发誓拼了命也不让阵地丢了。
高台山还是咱们的,敌人一个也没能闯进来。
这就是铁原啊,哪块地都有拼了命守下来的痕迹。
189师“天女散花”与188师“死守要点”
6月1日,美军按计划发起了全线进攻。
上千门大炮率先开火,二十多架飞机紧跟着呼啸而下,目标锁定得死死的:铁原南边山头那二百来个小据点,硬是要一窝端掉。
这回可不只是简单地争夺高地,而是一次“清理干净”的大行动。原因也很简单,他们摸索出来的经验是,哪怕只剩下一个小阵地没拿下,到了晚上志愿军就可能潜伏过来搞突然袭击,搞得炮兵都难以安心驻扎。
对面的189师早就被拆得七零八落,分散在前沿各处,死死顶住阵地,像钉子一样扎在那片土地上。
傅崇碧给这招起了个名叫“天女散花”,说白了就是死守到底,把死守用到骨子里:一个小队死守一座山,守住阵地,对方想往前一步都门都没有。
从6月1号到3号,189师跟美军扯了三天,基本上没怎么消停,一直在鏖战。
各个小分队身上只带着两天的干粮,子弹打光了就抄起刺刀,水喝完了只能凑合着喝点泥水。敌人往前推个三四百米,每回都得搭进去几十条性命。
三天过后,189师伤亡人数接近6000,整整一个团的人都没了,再有几个营也已经散架了。
6月3日中午,傅崇碧让188师接替防守任务。
188师赶紧从后方往前赶,可敌人推进得实在太快,部队几乎顶着敌人的炮火进行交接,最硬的高台山阵地防守任务就落在了第563团头上。
这山头虽然不高,可正好卡在通往铁原的咽喉位置,要是高台山守不住,铁原主阵地一下子就全摆在明面上了。
6月4日凌晨,188师第8连率先冲上阵地,正面碰见美军第1骑兵师的前队。
美军那边早就把防空洞和土工壁垒啥的都建得妥妥的,炮也早已安置好。而188师这阵仗根本来不及修防御,只能借着山上的地势,把机枪、反坦克枪一摆,干脆堵在半山腰跟对方硬刚。
8连的连长郭恩志干脆采用了“抗反结合”这一招,先是顶住敌人正面猛攻,等把对方冲击打退后,再带着大伙儿迅速冲出去,把渗透进来的敌兵给清理干净。
6月5日清晨,美军从三条路围过来,山头被孤立了,经过连番炮击,阵地上只剩下不到50人。
可眼前这帮人,没一个后退,郭恩志拿着对讲机回了句:“阵地稳住,我们照样还活着。”
东南角,第1连2排那8个兵哥就更难了,他们死守着一处没名字的小山头,炮弹一轮轰过来,直接把退路给断了。子弹打光了,副排长李炳群一马当先,带着伙计们从四十米高的悬崖跃了下去,他最后留下一句话:“祖国万岁!”
这一跃,硬生生成了那年志愿军铁原防线的象征精神。
西边的187师部队也是拼了命地扛着,真不容易啊。
561团3营在涟川山口坚守了整整4天3夜,敌军轮番出击,狂轰乱炸,炮火不断,3营的官兵拼尽全力,几乎所有人都负了伤。等到他们连夜撤离时,整支队伍只剩下不到60人,真是惨烈啊。
一个团接连3回打到只剩下一个排的人数,照样还能补上兵力,继续打回来。
整个铁原前线,找不到一处战壕没被鲜血沾染,也没有哪块阵地不是被来回争抢了超过10回。
一个师动摇李奇微
6月9日,美军忽然换了一条进攻路子,试图沿着东南的87号公路附近,从侧翼钻到志愿军背后。
这一招走得挺美国味道,专挑侧翼绕行,不跟你正面硬碰,想走捷径偷个家,直接冲到志愿军背后,打算一口气卡住咱补给,把防线后路给堵死。
问题就在这,这条抄近路的通道正好归188师564团5连把守着。
这块地方视野开阔,一点山头都找不着,第5连只好借着小孤山、内外那条线堪堪设了几个火力点。对面碰上的正是美第7师,火炮、坦克一起上,打得比前头主阵地还要紧张。
6月10日凌晨5点,第5连做了个决定:炸水库。
连长王书田领着人偷偷摸到侧边,把公路旁边那座小蓄水坝给炸了。水一泄,低洼地全都泡成一片,十几辆美军坦克直接困在原地,动也动不了。
这一招啊,直接让敌人一天的攻势全白忙活了。
可偏偏水坝炸响那阵,把美军也给惹怒了,中午时分,几十门榴弹炮接连开火,“范弗里特弹药量”头一回就用在了这个小连上。
连队坚守到了下午,阵地几乎被夷为平地,第5连的战士们全都牺牲了,没有一个人退缩。
这一场“水淹七军”,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,却把李奇微的安排搅了个底朝天。
6月10号晚上,美军第10军在东线这边算是撕开了一个小口子,铁原东边的形势眼看就要撑不住了。
李奇微原本以为能迅速冲破防线,接着就能消灭志愿军的预备队。
可6月11日,当他真冲进铁原城区了,才发现志愿军主力早就有条不紊地撤离,并在北边的山里头又布下了一道新防线。
这时他才明白,自己已经掉进了敌人的“铁桶战术”里:正面坚守,侧翼布雷,撤退留空,引诱敌人深入。
没拿下63军,结果自家折了不少人马。
6月11日晚上,李奇微不得不命令大家停下脚步,开始原地构筑防线。
这个指令背后,其实带着一种心理上的冲击——自打那天起,李奇微再没有设想过要“歼灭志愿军主力”这样的作战方案了。
到6月12号晚上七点半,第63军顺利把任务搞定,撤出了铁原,转身朝伊川那边去休整了。
这一仗下来,63军有2.2万人伤亡,美军的损失更大,超了2.4万人。
打仗就这回事儿,伤亡你来我往;可往大处说,志愿军把敌人牢牢地拖在那儿,后方安稳了,关键节点也撑住了。
这仗刚打完,才隔了17天,美方那头就自个主动提出来要谈停战。
第63军,彭德怀都亲自夸过一句:“铁原英雄军!”
彭德怀到前线看望63军,说话时声音都有些哽咽:“你们守住了阵地,也把弟兄们的命给保下来了。”
军长傅崇碧躺在担架上醒过来,开口就是一句:“我要兵。”
彭德怀一边拍着担架边,嘴里说着:“给你补两万。”
一周过后,正好有两万名新兵加入63军,这支队伍自那会儿起,就被冠上了“铁军”的称号,名头也写进了志愿军的光荣史里。
炒股配资学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