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以来,许多人对于被广泛认为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俄罗斯,深陷俄乌战争的泥潭,感到不解和困惑。对于一个继承了苏联大部分军事遗产的国家来说,俄罗斯的军事装备和工业能力显然比乌克兰强大得多。即便乌克兰获得了西方国家的援助,毕竟西方并没有直接派兵参战,援助的仅仅是武器装备而已。按理说,在正常情况下,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应该如同成年人对待儿童一样,一场快速且决定性的胜利理应轻而易举。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俄罗斯不仅没有取得迅速的胜利,反而陷入了长时间的僵局,面对乌克兰的顽强抵抗,俄罗斯居然束手无策,甚至让现代战争演变成了堑壕战的状态,令人无法理解的局面让全球都为之震惊。
然而,仔细分析俄罗斯的历史,你会发现这一局面其实并不那么难以预测。因为俄罗斯历来的强项,从来不是外界所认为的强大的战斗力与武德充沛,而是他们在战争中的耐力和韧性。从沙俄到苏联,俄罗斯的历史充满了承受巨大伤亡的篇章,并在长时间的战斗中将敌人拖入困境,最终凭借气候、地理等天然优势消耗敌人。在俄法战争中,面对拿破仑率领的60万法国大军的侵略,沙俄并没有迎头痛击,而是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,放弃正面交锋,而是利用广阔的国土展开游击战,最终因极端的天气和恶劣的交通条件,成功拖垮了法国的侵略者,最终拿破仑的大军不得不惨败。
展开剩余71%如果说俄法战争的案例还不够典型,那么苏德战争则更加能够体现出俄罗斯人在战争中的独特战斗风格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,苏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伤亡人数高达1100万,成为二战中伤亡最多的国家。相比之下,虽然纳粹德国在苏德战场上最终被击败,但其伤亡人数远远低于苏联。德军在战争中的伤亡数量大致为几百万,而苏联在四年的战争中,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。尤其是在战争的后期,德国虽然面临补给线断裂、交通不畅、天气恶劣等困境,但由于指挥体系的崩溃,大量士兵没有战斗力,最终成批成为苏联战俘。而在苏德战场上,苏军每消灭一名德国士兵,往往需要付出4倍于敌人的代价。
这个数字清楚地表明,尽管德国军队最终败北,但从战斗力上来看,德军要比苏军强大得多。即使考虑到意大利、罗马尼亚等德军盟国的战斗力相对较弱,德军的整体战斗力仍然要强于苏军。这也是为何即使二战结束后,很多人对德国军队并不嗤之以鼻,反而对其战斗表现抱有某种程度的敬意。德军的失败,根本原因并非战斗力不足,而是由于盟军的庞大体量,特别是苏联军队在人力和资源上的优势,使得德国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人力消耗。
苏联二战期间的伤亡不仅是数量庞大,且极大地削弱了其男性青壮年人口,造成了严重的人口危机。在二战后,苏联的男性劳动力几乎损失殆尽,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沙俄在19世纪末已经拥有超过1亿的人口,但如今的俄罗斯人口仍然保持在1亿多的原因之一。历史上的这些战争代价,尤其是对于男性劳动力的损失,使得俄罗斯的人口在几次大规模战争中严重缩水。
无论是俄法战争还是苏德战争,俄罗斯凭借着庞大的伤亡人数,成功地拖垮了敌人。而在当前的俄乌战争中,俄罗斯的表现与这些历史战争相似。虽然俄罗斯在一开始的进展相对缓慢,但如果因此轻视俄罗斯的耐力和战略耐性,未免就过于草率。俄罗斯人最为擅长的,并非外界所称赞的所谓的“战斗民族”精神,而是他们面对惨重伤亡时的惊人承受力。
尽管俄乌战争已持续了四年,许多人认为俄罗斯已经陷入困境,甚至有被拖垮的风险,但实际上,俄罗斯的耐力远比外界想象的要强大得多。即便目前战争局势依然胶着,俄罗斯并没有走到精疲力尽的地步,更不可能面临灭国的危机。如果有人认为俄罗斯已经不堪一击,随时可以被击垮,那么这种判断无疑是过于乐观甚至是错误的。历史一再证明,俄罗斯在困境中往往能够展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反弹能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学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